【宜蘭・員山】宜蘭內城國民中小學:絕美水上圖書館 實驗教育最前端|跑跑跳跳逛學校|黃建興建築師|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
宜蘭員山放電景點!在湖泊埤塘交錯的宜蘭縣員山鄉,內城國民中小學是親子旅行的理想中繼站,這座沒有圍牆的校園是實驗教育的領先者,黃建興建築師的設計理念是與地共生,此外,不能錯過的是絕美水上圖書館和寬敞草地,可以讓孩子盡情放電。來看看為什麼家長願意為了學校移民到內城吧!
本文與「跑跑跳跳逛學校」系列文章,均是摘錄自《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黃建興建築師校園建築巡禮》一書,這是2021年我與天下雜誌合作出版的作品,我從中挑選幾間漂亮又有故事的校園,大家可以在旅行時作為中繼站,欣賞建築之美之餘,也讓孩子跑跑跳跳放放電、搖搖擺擺睡歪歪。
宜蘭還有其他幾間學校,都很適合帶孩子去走走看看喔!
蘇澳|永樂國小:藏在山裡的珍珠小校
員山|內城國民中小學:全台實驗教育最前端 絕美水上圖書館
《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
封面超級美~
學校名稱:士敏國小
所在鄉鎮:宜蘭縣員山鄉
跑跳重點:絕美水上圖書館、超大草地活動空間有兒童遊具
附近景點:螃蟹冒泡玩水、望龍埤散步、金車宜蘭威士忌酒廠
所在鄉鎮:宜蘭縣員山鄉
跑跳重點:絕美水上圖書館、超大草地活動空間有兒童遊具
附近景點:螃蟹冒泡玩水、望龍埤散步、金車宜蘭威士忌酒廠
「建築師!有沒有覺得我曬黑啦?」宜蘭內城國民中小學校長劉獻東站在校門口廣闊的迎賓廣場等著昔日老戰友黃建興的到來,被稱為三鐵校長的他,正在努力準備暑假帶學生腳踏車環島。
久未碰面的兩人,撿了一處樹蔭下的石椅就坐下敘舊,背景恰巧是內城國民中小學校園內最吸睛的建築——一座三面被水環繞的圖書館,陽光正炙、樹影婆娑地照映在純白色的牆上。暑假仍到校玩耍的孩子們好奇校長在做些什麼、偶爾好奇但有禮貌地上前打招呼,舉手投足充滿了自信。
宜蘭內城國民中小學的設立,對宜蘭、甚至對全台教育都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民國105年教育部通過「實驗教育三法」修正案,公辦公營成為實驗教育學校辦學主流,內城國民中小學卻是在102年便正式啟用,可見宜蘭在教育領域的腳步可說走在全台前端。
當年,劉獻東是內城國民中小學籌備處主任,黃建興則帶著來自中部九二一重建校園的扎實經驗回鄉,兩人合力打造了這座人與環境自然融合、極度適合實驗學校氛圍的校園建築。
鐵牛力阿卡內城社區
打造永續社區力薦合併當地中小學
偏居員山鄉山谷的內城社區,是個典型的純樸農村,早年,隨處可見農民駕駛著由耕耘機與人力手拉車組裝成的「鐵牛力阿卡」,穿梭在農地之中忙活。
悠悠數十載光陰過去,農村青壯年外流、人口老化問題同樣發生在內城社區,但是,「蹦!蹦!蹦!」的鐵牛力阿卡馬達聲依然經常可聞,退休的耆老擔任司機,載著遊客深入體驗內城社區的湖光山色,品嚐古早的割稻仔飯、體驗農事活動。
民國96年,內城社區獲得全國社區評鑑第一名。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簡裕鴻認為社區營造若想達到永續、勢必需要教育作為支撐。正逢少子化危機,便寫電子郵件向市長陳情,建議將內城國小與鄰近的榮源國中進行合併。
宜蘭內城國民中小學
宜蘭第一所公辦公營實驗學校
民國98年後,宜蘭縣政府陸續評估兩校校舍均須改建、決定合併後設立宜蘭第一所公辦公營的實驗學校。所謂公辦公營實驗學校,就是結合傳統公立學校、公辦民營實驗學校的優點,開闢第三軌教育方式。民國99年,黃建興拿下內城國民中小學校舍改建案。
「總不能教育理念很前瞻、但建築卻是還是傳統落後的觀念吧?」他笑著說。他開始反覆與劉憲東討論未來辦學理念,劉憲東告訴他,未來內城國民中小學在傳統知識教育之外、也會非常強調戶外教育,利用寒暑假作為第三學期,帶領孩子走出教室、走進鄉野,走出宜蘭、走進世界。黃建興便把握這個概念,以「發散」為主要概念,打造一所人與環境自然融合的校園空間。
經過一年的討論,工程在101年開始發包,在榮源國中基地重建、採取先建後拆方式進行,雖然遇上營造廠倒閉的意外,但幸好順利解決。
|宜蘭員山什麼好玩|
沒有圍牆的學校
不要限制孩子的學習場域
內城國民中小學沒有圍牆,隱含兩個寓意:第一是校園與社區的互動緊密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是強烈呼應劉獻東不將學習場域限縮在校內的企圖心。
有些民眾擔心,沒有圍牆的建築物,會不會無法劃分出生活場域?這就考驗建築師的動線規劃能力。黃建興說,從校門、廣場、門廊,依序到行政與教學空間,將建築量體逐漸增加、有系統地連結每一棟建築物,即使沒有圍牆,師生的生活場域仍然一目瞭然。
尤其校園入口處以折板造型的挑高門廊打造出氣派迎客的引導氣象,寬廣的中軸道廣場,足以容納兩個班級的學生,可作為校內活動的多元使用空間。
注意到了嗎?走在內城國民中小學校園中軸道上,頭上替你遮陽擋雨的,正是令人熟悉的半戶外採光大棚架。劉憲東說,每當有校外團體到學校表演、或是社團集會、單獨年級的臨時集合,寬廣的中軸道都是便利實用的最佳場所。
絕美水上博物館
呼應員山水之鄉特色
不過,劉憲東最喜愛的校園一景,莫過於下午三四點,校園中的茂盛喬木光影照射在內城國民中小學圖書館的牆上,他經常不自覺停下腳步、留給自己兩、三分鐘單純欣賞美景的小確幸時光。
「員山是水的故鄉,我便在校園最醒目的區塊打造一座水上博物館。」黃建興也非常喜歡這座圖書館,他說,內城國民中小學所在的員山鄉,遍佈水圳、湧泉及埤塘,並以良好水質著稱,他與劉獻東一致認同校園景觀應與「水」的特色呼應,便把這幅好景色安置在校園進門廣場附近。
內城國民中小學圖書館上仰的屋角造型就像一本翻開的書,由於樓地板略略低於館外,館內的學童無論或坐或站,都能透過大片落地窗欣賞外頭三面環繞的生態池水景,除了蓮花、藻類等水生植物,還有悠遊水中的魚兒,以及偶爾造訪穿梭其間的蝴蝶,是孩子們現成的生態教室。
校園建築不標新立異
與地共生才是最佳解
黃建興始終認為建築不應標新立異、而應該融入基地周邊的景色。在內城國民中小學中,這般「與地共生」的觀念得到劉獻東的大大支持。建築物的有機造型和諧地融入校園內的綠色廊帶、周邊山勢水文。校園內最高的三層樓教學教室空間,也在二樓做出適度退縮、將室外走廊空間擴大,提供孩子們就近嬉戲活動的開放空間。
內城國民中小學也極力推廣永續環保,除了將雨水回收結合生態滯洪池,也在有機農園推廣廚餘堆肥,在屋頂打造覆土式花園,校內高大茂盛的茄苳樹,則是保留榮源國中時代就已種下的老樹。強調永續的建築,也得到內政部2015綠建築銅級認證、以及2017綠建築榮譽獎。
「我們學校沒有跑道,但是有足球場、棒球場跟籃球場!」劉憲東說,內城國民中小學以多功能的草坪作為主要大型開放空間,現在校內的足球、棒球、扯鈴社團都發展活絡,如有需要進行跑步鑑測,繞著校地跑一圈正好是600公尺,未必將運動場所侷限於校園之中。
山野小玩家培育理念
創造現代版「孟母三遷」
事實上,內城國小的孩子們確實在任何地方都能快樂學習。傳統學校難得放鬆的校外教學,卻是實驗學校的日常學習。
內城社區農業人口為主,因此,在離小門口不遠有兩分農地,是內城國小孩子們進行食農教育的「圓夢農場」,他們跟著社區耆老一起耕種。每年夏天,他們造獨木舟、登百岳、出海駕駛風帆,每年秋天則騎著腳踏車四處旅行。
內城國民中小學幾乎每年都滿額招生。現在學生人數增至300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一是來自北北基地區的教育移民,連帶造成內城房市火熱,尤其租屋市場,經常房源一推出就被秒殺,現代版本「孟母三遷」帶來的連鎖效應相當驚人。
「人生,能把每件小事都做好,那就是功德一件了。」看著孩子們在層次有致的建築物中穿梭跑動,黃建興的眼中充滿了慈愛與滿足。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摘自本人著作《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黃建興建築師校園建築巡禮》,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延伸閱讀|胎胎的宜蘭行走紀錄
南澳|來獵人的家鄉,來一場山海遠足(慢學院已改為包棟形式)
南方澳|來鯖魚的故鄉,吃鯖魚
擁有五星級假貴婦與荒野流浪者的雙重身分,十年來扮演稱職的財經記者,然後嫁做人婦、成為龍哥他媽。智商低落但總能幸運存活的套路適用於旅行與育兒生活,歡迎追蹤我的臉書粉絲專頁「基隆游太太」獲得更多平凡人的荒野遊蹤。